我问你个问题,台积电到底是领先还是被绑架了?表面上风光,市占率66%,AI芯片供不应求,财报漂亮得很。但你把新闻连起来看,越看越觉得怪。
2020年停供华为,这一步棋到今天都还在吃苦头。华为本来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,几百亿美元的订单说没就没。为了填坑,台积电全身往美国市场靠。结果呢,美国一句话改法规,台积电就得配合。2024年美国查它是不是绕道供货,2025年商务部直接盯上调查,还可能罚10亿美元。这不是客户,是拿刀架在你脖子上的甲方。
然后就是亚利桑那厂,钱砸下去了,坑一个接一个。2020年说投120亿美元建第一厂,到2025年还在延期,成本高50%,人才缺口大到只能派台湾工人飞过去救火。本来吹得天花乱坠的2纳米,拖到2028年才可能产。张忠谋早就说过,美国搞本土制造是浪费资源,没人听,现在一个个踩进坑里。
展开剩余62%我查了下,美国承诺的补贴,66亿美元现金加50亿贷款,到账慢得像挤牙膏。台积电自己先掏出几百亿,成本比台湾高四五倍。魏哲家还得硬着头皮在特朗普面前宣布加码1000亿,说要建六个厂。钱是烧了,产能呢?第一厂2025年勉强量产4纳米,还只敢供苹果,规模小得可怜。
更讽刺的是,台积电在成熟制程上也走眼。以前觉得28纳米饱和,不建议别人投。结果汽车电子需求回来了,它自己急忙在高雄补线。中芯国际趁机杀价,从2500美元一片砍到1500美元,抢走部分市场。到2025年第一季,中芯国际市占已经6%,靠的就是国内需求和华为的订单。
英特尔也盯上代工这块肥肉。2025年英特尔代工收入增长63%,虽然还比不上台积电的份额,但作为美国公司,政治上天然优势明显。真要打价格战或者拿政策倾斜,台积电防得住吗?
日本和德国的厂子呢,看似是分散风险,其实也是政治妥协。熊本第一厂2025年才开始慢慢爬产,德国投100亿专攻28和16纳米,盈利前景很差,更多是给欧洲一个交代。到头来,全球扩产的故事,最后都变成政治账单。
台积电台湾本土还在拼命加九个新厂,420亿美元投下去,主要是顶AI和5G的需求。AI确实救了一波,英伟达、超微的订单堆上来,2025年营收纪录。但这些客户还是美国公司。风险还是没解,只是换了另一种绑架方式。
更尴尬的是,2025年8月,台湾还自己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加了出口管制,直接跟着美国走。这么一来,大陆市场更没得玩。表面上是对冲风险,实际上是断自己后路。
你看现在的局面,台积电的领先优势全靠技术,但外部环境一环套一环。美国要产能,就得建厂;美国要查,就得配合;美国要补贴,就得等。等到最后发现,花的是自己几千亿新台币,收的是别人政策风险。
我就想问一句,这种领先,到底能撑多久?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江西省扬帆配资-配资股票-杠杆配资开户-靠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